在疫情所带来的经济打击下,同时也受疫情所带来的新消费和商业模式鼓舞,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终于启动,联合17个部门以及互联网平台、行业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145家单位,帮扶农业、工业、商业等各行各业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和转型发展,通过共同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机构支撑—多元服务”的联动机制,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

中国作为对数字化和新技术接纳程度最大的国家,互联网,尤其是移动网在消费者中的超高渗透率,首先为中国品牌的数字化营销转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然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在“伙伴行动”倡议启动仪式上指出,中国企业25%的数字化转型比例远低于欧洲46%和美国的54%。

数字化转型实为不易,但在诸如疫情这类危机来袭时,我们却看到了长期深耕数字化的品牌较其他品牌转型起来的敏捷性。就在这场限制措施导致传统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中断的情况下,青岛啤酒居然能通过革命性的分销员计划,在微信端实现了几万人注册、帮助分销啤酒的举措。这是青岛啤酒历经两年酝酿,打造了强大的O2O“新零售”战略、数字框架等换来的结果。

数字化革新对于庞大的传统品牌或机构,难度可想而知,但故宫博物院却让我们看到了一座负载了六百年历史的紫禁城如何成功焕新。经过几年的努力,从全网及手机购票解决参观游览拥挤的难题开始,到“掌上故宫”,推出数字化展览,让《清明上河图》动起来,或者让皇帝摆上了现代pose,再到AR互动游戏,深度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故宫IP,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网上,数字故宫以解决受众需求、迎合新消费心理为中心的举措,让故宫从因丑闻而被国民质疑到成为今日最大网红。数字化进程中,“以用户为中心”不是说说而已的。


故宫在数字化成功不仅造福了单个品牌,也让百姓能更好地享受文化洗礼,同时更带动整个博物馆界的大范围实践。在今年春节期间,不知你是否也在微信朋友圈体验了一把“云游敦煌”,这是敦煌博物馆与腾讯合作打造的数字项目,不仅可以让用户仔细欣赏千年前的艺术瑰宝,还能亲手为这些壁画“上色”,相较线下因保护古壁画措施而带给游客不完美的体验,数字化为古迹游览又投注了一束光。曾经安静的博物馆似乎都爱上了用数字互动体验与受众亲密接触,“云游敦煌”在上线10天后便获得了超100万的独立用户量,相当于2015年全年敦煌线下接待量。


在快消品领域,获取流量与精准受众是品牌最想做的事。凉茶品牌王老吉已经在数据整合营销商深耕了多年。去年底,王老吉“呀!芒go”新品上市的同时继续“一物一码”政策,通过扫码活动让其公号收割了一波精准粉丝。为贴近年轻人,王老吉还在社交媒体发起全民Vlog大赛,植入热门手游并融合小程序和定制罐玩法、扩大电商数字化供应渠道,以及用小程序生成个人化新春拜年视频。通过这些以大数据驱动的营销,王老吉将数据运用到全渠道整合中,在商圈分析、门店管理等整个运营中发挥作用。

可见,数字化不能一步到位,需要品牌将其作为一项策略、贯通整个运营和营销体系,来打磨出一个生态圈层,新“国潮”运动品牌李宁更是如此。从“没落贵族”到再一次崛起,其数字化策略中的一部分正是自己掌控从研发、生产到流通的敏捷数字化供应链,利用数据和AI优化门店组货,以及串联起一切线上线下、前端后端的数据中台作为核心支撑。

反观瑞幸咖啡,最近业界还在持续聚焦它的不幸,同时已有分析指出,瑞幸的所谓数字化更像单纯的“互联网+”,其问题出在门店运营的数字化模式以及对数据的体系化利用方式上。频繁的促销推送、App下单到店取货,实际上没有很大程度上节省门店运营成本,而店内享受环境的缺失,又让瑞幸流失了对“咖啡社交”有需求的白领人群。有了数字化和数据,却不能很好地将其利用到实体门店经营和定位客户需求上,徒增尴尬。

一方面,数字化作为营销助推器和加速器,并不能于现阶段在一些无法替代的功能,如实体店面前喧宾夺主;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到底是让实体体验智能化了,还是画蛇添足,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汽车经销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就经历了这样惨痛的教训。在中国汽车销售经历拐点之时,经销商试图通过先进的数字化达到智能化服务与管理,然而,顾客进店后还要扫码下单,并同时签署纸质协议,实在是多此一举;冗赘复杂的后台系统更增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进一步加剧工作流程上的繁琐,最终影响的是客户的整个购买体验和企业的效益。如今,这种因数字化而反倒带来双重负担的现象还真是不少。


数字化转型如此难,据埃森哲2018年的一项调查披露,中国仅7%企业能成功进行数字化转型。但有这么一句话:数字化转型不一定成功,但不做数字化未来注定失败。

北京大学研究员尹俊就针对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表示:“尽管疫情给今年经济带来了冲击,但它也可以成为中国企业全面数字化升级的契机。企业不能将这次数字化升级当成权宜之计,而是要按下数字化升级的快进键,将其视为提升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相信疫情过后,全面数字化的中国企业将助力中国经济释放巨大潜能,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增量。”

在这个过程中还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不是“一招吃遍天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品牌要在自己内部认清数字化产生作用的环节,在内部打通,如今政府以及全商界层面的支持所缔造出的便利环境同样必不可少。如前所述的“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已首批推出500多项服务举措,且华为、阿里、腾讯、京东、美团等平台均已集结,例如腾讯的“数字方舟”计划、京东“新动力计划”等,它们探索通过免费共享资源和打造一体化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缩短转型周期、提高转型成功率。


历史潮流已不可逆转,中国受众数字化素质的养成速度更让企业不能再等待。只有认清现实,赶上这波转型,有了前期打下的数字化基础在手,才能让品牌尤其在危机到来的时刻迅速转换策略,挽回一定程度上的销售损失,在这场现代商战中才不再显得那么措手不及。